2017年2月1日星期三

环球影视 | 回归生活本真:《年少时代》(Boyhood )

这是一部在电影史上铭刻里程碑的片子。

姑且不说此片被《时代杂志》和《卫报》评为2014年度十大佳片第二名,囊获第72届金球奖最佳剧情片和最佳导演,第68届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女演员派翠西亚·艾奎特也获得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和美国演员工会奖等许多最佳女配角奖等多项殊荣。在一个高速高度包装的时代──导演坚持了十二年来呈现,完成一点 一点的生活片段,这种坚持,本身就是一种展演,呈现电影的行动艺术。

行动自身就是一种表演艺术,电影是光与影的结合,是时间的艺术:冻结、凝视。

极简的风格,没有过多的赘饰,没有故事英雄,没有起承转合,甚至也没有因果关系。但它就是人生的真实面貌,它不缺乏冲突,不缺乏美感、热情,还有许多趣味性、悲伤、悬疑,一切就展现在生活之中,取决于你用什么角度去捕捉它。那些镜头之外的琐碎人生,要观众自己拼凑。

片名叫《年少时代》,父母的年少时代逝去,孩子的年少时代一步步地谱写出来。它迥异于成长电影出发、冲突然后解决问题的结构。这是一部小品,但中文片名翻译有些刻意,剧情讲述的其实不是一个“时代”,时代太磅礡,“年少”又显僵硬的文青气息。

这部片给喜欢思考的人观赏,也给喜欢“假装”思考的人欣赏,片商想当然的弄个年少,似乎搭了一些大陆片的顺风车,小时代、匆匆那年之类的文艺风格。

若要给这部片子个名字,或许我会用:《一天》。

生命中的每一天,都是回归生活本真的一天所构成。

小梅森(艾拉·柯川饰)的演技很好,或许是自然地捕捉到了导演要的感觉。忧郁深邃的眼神、永远睡不饱的黑眼圈,那种气质,观众甚至会觉得不是演出,而就是生活。

电影刚开始时,一年过去,人物的成长变化有点割裂,甚至觉得突兀,但随着进入人物角色,对人物个性的理解,各种情绪性格开始饱满,一切都那么自然。

伊森·霍克诠释了主角梅森浪子和慈父的双重姿态,演员充分展现美国蓝领男性的魅力,搭配上小镇风情,父亲为儿女谱写的那首曲子,想必打动了不少观众。轻柔却又饱含深情的让人跟着唱和,音乐为此部电影加了不少分,美国传统的乡村音乐,与台湾民歌相互交织的时空记忆。

母亲角色的设定对演员而言很具挑战性,尽管单亲妈妈奥莉薇亚(派翠西亚·艾奎克饰) 很不讨喜,一个又一个失败的婚姻,一次又一次的搬家,但她完成了自己对人生的任务。

梅森离家前的那段自我陈述,与妻子展开对峙,观众原先期待的戏剧张力并没有到来,我们或许可以想像若是梅莉·史翠普或是 妮可·基嫚会如何诠释女主角内心的冲突与压抑?奥莉薇亚平凡的表现,多少让人有点失落,但这或许就是导演想要表现的──回归生活本真。

人生如戏,但也不一定得精彩入戏,《年少时代》是一部伪纪录片(Mockumentary,又称仿纪录片),尽管用纪录片的方式拍摄剧情片并不新鲜。许多成功的电影经典都尝试过这种方式, 导演李察·林克雷特的特殊之处应是在于他的不玩,因为不卖弄那些技术,不显示那些技巧,套句陈腔:细物润无声。◇

责任编辑︰古云


from 回归生活本真:《年少时代》(Boyhoo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