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名:《冰上奇迹》(Miracle)
导演:盖文·欧康纳(Gavin O’Connor)
演员:寇特·罗素(Kurt Russell)、派翠西亚·克拉克森(Patricia Clarkson)、诺亚·埃莫里奇(Noah Emmerich)、尚恩·麦肯(Sean McCann)、埃迪·卡希尔(Eddie Cahill)、派翠克·奥布莱恩·德姆西(Patrick O’Brien Demsey)、迈可·曼德纽特(Michael Mantenuto)、纳森·韦斯特(Nathan West)、肯尼斯·米切尔Kenneth Mitchell与肯尼斯·威尔什( Kenneth Welsh)
评级:PG
片长:2小时又15分钟
放映日:2004年2月6日
评分:4星(最高5星)
直到昨天我才看了这部2004年的电影《冰上奇迹》(Miracle)。大二那年我亲身体验了1980年冬季奥运美国冰球队(冰上曲棍球队)如何从劣势逆转,最后获得金牌的过程。当时我们下课后在威廉姆斯学院(Williams College)那家名为“原木”(the Log)的学生酒馆喝了很多啤酒,观赛过程中我们从不断喊叫、抱怨、敲桌子,到最后欢呼。
2004年我完全没有注意到《冰上奇迹》这部电影。1981年美国广播公司(ABC)出品的电影《冰上奇迹》(Miracle On Ice),真人真事改编由卡尔·莫尔登(Karl Malden)主演,当时我没有去看这部电影是因为我觉得改编的电影比不上真实的经历。然而出乎意外的,2004年迪士尼制作的《冰上奇迹》却能重现当时那种令人激动的氛围。
《冰上奇迹》是典型的好莱坞现代传奇故事,讲述奥运冰球教练赫伯·布鲁克斯(Herb Brooks,寇特·罗素-Kurt Russell饰演)如何在短短7个月之内将美国业余冰球队熔炼、锻造、打磨成奥运金牌得主。这些业余选手原本是从各个大学百里挑一的佼佼者,但良莠不齐,尚未成气候,经过布鲁克斯教练一路栽培训练,他们彻底转变成为具有惊人实力、杰出的世界级战将。
布鲁克斯教练使用类似特种部队新手营(与爱荷华州大学摔角赛)那种严苛的训练方式,以及巧妙地利用各种必要的激将法、心理战帮助选手调整并控制他们的情绪,借此打造出一支世上仅有的冰球队,能够对抗实力强大、名声响亮、如巨人般的苏联职业冰球队。
这实际上就是一个男孩挑战男人的故事,然而这种由男孩转变成男人必经的人生考验,并不像非洲马赛部落(Maasai tribe)那种非生即死的严峻考验(马赛族的男孩到了16岁,体重130磅,只身对抗800磅重的成年雄性非洲狮,直到其中一方死亡)。
然而,自由民主的美国与苏联的共产政权两大阵营之间的政治角力重担就落在这些年轻人肩头上。1980年美国普莱西德湖(Lake Placid)冬季奥运举办的时间正好是美国与前苏联超级强国的冷战期间(大约从1947年持续到1991年)。
在普莱西德湖冬季奥运之前,苏联队完全独占奥运冰球赛的冠军宝座,从1956年到1980年六届奥运会,他们就囊括5面金牌(1960年他们获得铜牌)。如前所述,美国队都是来自大学的业余选手,而苏联队则是顶尖的职业选手。
赫伯·布鲁克斯
赫伯·布鲁克斯究竟基于何种动机来担任美国冰球队教练,以及他到底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能够将这些业余选手训练成冠军选手?首先,布鲁克斯是1960年美国奥运冰球队中最不该被裁员的选手之一,但正因为他被裁员,激发了他强烈的渴望,想要完成他的奥运冰球梦。
换言之,布鲁克斯一点都不在意美苏冰球对决的政治意义,也没想过要成为媒体的焦点,他就是个运动员,单纯为他作为教练的梦想而奋战。就如同形容传奇足球教练“大熊”·布莱恩特(Bear Bryant)的名言:布莱恩特可以训练A球队打败B球队,然后反过来再训练B球队去击败A球队。任何球队经过他的训练都可以成为冠军球队。
赫伯纯粹只是想带领这群大学生,将他们打造成摧毁装甲战车的巨大炮弹,给予如巨石般气势强大的苏联坦克致命一击,因为他已经很厌烦,不想再听到有人说苏联队有多厉害,所向无敌。
布鲁克斯不停地观看苏联队的比赛视频,终于看出他们致胜的关键在于滑动、过人、连贯与创造力。而且苏联队在比赛时心肺耐力相当高,美国队到目前为止没有人具备这样的意志力能赶上苏联队的心肺耐力。他认为不论是美国职业队或业余队都无法与苏联队并驾齐驱。
会不会有人嘲笑说,布鲁克斯教练能够打败共产党员是因为他让美国选手放弃个人主义,屈服于共产主义?团队合作是为了完成大我?然而团队合作不就是所有体育竞赛的本质吗?那体育竞赛是共产主义的一种表现形式吗?简言之,不是的。
一种政治哲学的谬论:共产主义的理论根据是每个人生出来都是一样的。但是这种论调如果用在体育运动上,就成了一派胡言:它会被解释成,比赛时不要管谁是主力选手,因为每个人都必须拥有同等的机会,所以不要把冰球传给最有可能得分的选手,而是传给能力稍差的队员,让他试试看能否射门得分,如此每人都有均等的机会。
有谁会这么做呢?即使是共产党员也不会这么做。他们的致胜理念是“滑冰、传球、移动与创意”,意思就是说,假如有一个选手加速滑冰(很有得分的机会),那你就一边移动一边敏捷、技巧地将冰球传给这位队友,然后继续滑冰。
谈到移动,美国冰球队三名最优秀的进攻球员,其杰出的团队表现让同队其他男孩戏称他们三人似乎已经形成了群体思维(hive-mind):一种超能力,可以知道彼此的思想,经由协作完成彼此的想法。因此帮他们取了个外号叫“尖头族”(Coneheads),出自著名的美国电视喜剧小品《周六夜现场》(Saturday Night Live)。这三名冰球队的尖头男孩已经将移动与创意发挥到极致。
所以美苏两大强国的对决演变成,一群热爱冰球比赛的男孩对决一群被迫参与比赛的男人,因为他们害怕如果比赛输得太惨,将会被送到古拉格劳改营(Gulag Archipelago)或西伯利亚劳改营。相较之下,谁更有赢球的动机呢?
兼具娱乐与启迪人心
《冰上奇迹》非常具有启发人心的意涵。片头字幕利用蒙太奇剪接法,将一连串新闻画面编辑成电影的情节,这些新闻画面包括美国入侵柬埔寨、猫王艾维斯之死、1970年代美国的石油危机、尼克森与水门案等等。这种表现方式主要传递一个讯息:美国人民极需鼓舞与激励。
本片呈现出冰球比赛时剧烈的身体阻截、充满男子气概、猛烈的爆发力,大胆的男性都会喜欢看这种比赛,而且只要画面激烈的程度不超过电影辅导级的标准,就不会对观众产生不良影响。影片中呈现出比赛当年的转播员艾尔·迈可斯(Al Michaels),在美国队获得胜利时激动的自问自答,大喊“你相信奇迹吗?我相信!”这句话到现在人们都还是津津乐道。当我看到这个画面时,我的情绪仍然是那么激动,就如同回到1980年我喝着啤酒,微醺的坐在“原木”酒馆看着美苏冰球对战。
这场比赛至今仍然是体育史上最美好的时刻,它象征着与共产主义幽灵对战的胜利。大家可以听听《魔鬼在统治着我们的世界》(How the Specter of Communism Is Ruling Our World)这本有声书,便能理解,从全局来看为何这场美苏冰球对决如此重要。
诺亚·埃莫里奇(Noah Emmerich)饰演布鲁克斯的助理教练,表现可圈可点,而扮演布鲁克斯妻子的演员派翠西亚·克拉克森(Patricia Clarkson)也同样表现杰出。她淋漓尽致的演绎这个妻子角色,似乎长期逆来顺受,但却以丈夫为荣并支持他。布鲁克斯可能不是一个很容易相处的人。他是那种工作勤奋、不屈服于压力的人,更不会轻易表露情感。比赛获胜之后,他很激动,但他必须离开体育馆,私下找个地方让自己抒发强忍的激动情绪,小声喊着“太棒了!”
扮演冰球选手的全体演员:埃迪·卡希尔(Eddie Cahill)、迈可·曼德纽特(Michael Mantenuto)、派翠克·奥布莱恩·德姆西(Patrick O’Brien Demsey)与纳森·韦斯特(Nathan West),全神贯注的演出这个可能成为全美国人永远都喜欢的球队。
真实的布鲁克斯教练来不及看到电影上映,在2003年8月因车祸去世了。电影进行主要拍摄(principal filming)期间布鲁克斯教练曾担任影片的顾问。然而这让我们想起道家的一句名言:“朝闻道,夕可死”。布鲁克斯已经完成他启迪人心的任务。
责任编辑:茉莉
from 《冰上奇迹》影评:共党幽灵在奥运冰球传记片中受重挫